【我市論壇】「城市背後——桃園後站與移工生活」05.06場記



【我市論壇】「城市背後——桃園後站與移工生活」
【時間】2016/5/6(五)19:00-21:00
【地點】ThERE CAFE & LIVE HOUsE桃園市桃園區復興路454號B1
【講者】鄭名祐(Mi創想學院 Migrant inspiring Creative Center共同發起人)
【主持】林采鴻【記錄】蔡士豪【攝影/直播】劉懿葳(以上皆為桃步走成員)

指導單位:桃園市政府、桃園市議會
主辦單位: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
工作團隊:桃步走青年行動團隊
協辦單位:ThERE CAFE & LIVE HOUsE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__

桃園移工生活簡述 東南亞族群消長

產業移工,簡單來說就是在工廠工作的人,社福移工則是在醫院或家庭當看護,過著沒日沒夜的生活。這是台灣移工的數字,民國78年開始引進外籍勞工,到了104年年底,桃園產業移工以越南籍為主、菲律賓次之;社福移工則以印尼為大宗。

台灣人都會問,越南籍和菲律賓籍怎麼分辨?我自己是不太在意怎麼分哪一國人,但覺得菲律賓人五官比較立體,其實只要講過一兩句話就會知道他是哪一國人了。

泰國籍在這幾年來少了非常多,是因為泰國這幾年經濟發展較快速,工業及觀光業都快速發展,如果有去泰國玩,也會發現泰國貧富差距也很快地拉大,泰國在這幾年也做了一些社會福利的政策,例如低收入證明者搭乘火車可以免費等等。

全台灣外籍勞工的比例,菲律賓籍沒有太大變動,最大的是泰國籍的變動,越南也增加許多,所以桃園後站以往有很多泰國餐廳。這幾年,以越南餐廳為大宗,延平路上的泰國餐廳可能兩、三間,也非常努力轉型,google桃園後站美食,看得到的是永順泰式餐廳這間,在網路上的知名度是比較高的。



桃園區地景變化 後站的東南亞氛圍

這是桃園後站在100年時的樣貌,很多人悠閒的在草地上吃東西、聊天,這樣的後站很適合辦一些野餐聚會、戶外活動,新站建成之後,雖然空間利用變好了,但失去草地利用的方式,我覺得很可惜。

這是前陣子,我在《移動的城市》這本書上看到,「人的氣質,決定個人的人緣,城市的氣質,決定城市的人氣。」

其實你仔細看,很多外籍移工來這裡工作,他們也知道有很多人對他們抱以異樣眼光,所以他們的腳步或行為,在我看來,他們是很擔心被批評的,很多人在火車站,他們會觀察到台灣人會讓位,那這幾年,我也發現在火車上讓位的很多是移工。

大家可能會說他們垃圾亂丟,倒是我大概每天都會在後站出沒,反而是一些中年男子亂丟垃圾,說沒關係啦,這個地方也是髒髒亂亂的。我想,你為什麼把這個地方牽扯到移工的行為,而有很脫序的行為,甚至有些人在社會上也是邊緣人,來到這個地方反而有優越感。

移工也想建立起跟空間、台灣人群互動的方式,但台灣人的回應常很奇怪。我也看到許多現象,有些移工在火車上講話很大聲,是沒錯,但這也沒有妨礙到別人多少,我想這幾年已經改變許多了,但還是有人會不經意地說,那是外勞很多的城市、阿勞的城市。

把中壢、桃園、內壢形容成不適合居住的地方,不想去接觸,這想法在過往是很深植人心,這幾年來,碰到很多人,可能做報告、研究,或想要參觀,也去過東南亞旅行回來,而想要多了解桃園的東南亞文化,這一塊是有慢慢改變的,這是蠻欣慰的事情。

來到SEAMi書間時,大家會問,能不能推薦附近的美食餐廳,我就會問他,是喜歡清淡的、或是味道強烈點的,我就會稍微推薦一下後站常吃的餐廳。

桃園因為離台北、新竹都近,桃園是個很多移動工作者工作的地方。大家知道,移工每次來台灣工作,多少年期滿須離境才能再來台灣?

對,是三年時間,請仲介重新幫忙找雇主,也一定要離開,然後回台灣再重新聘請,最近在台中火車站附近成立了一個也是關心東南亞族群的團體,叫做「1095,」,這個數字就代表了移工在台灣生活最長的時間,就是1095天,蠻有意義的。


重視桃園族群多元 不需著重在族群分化

雖然桃園是族群非常多元的城市,但在刻意要知道族群比例的同時,反而增加了族群的分化,桃園會有客家文化、閩南文化節、米干節慶,很多節慶活動的舉辦,但在結束後,就是個燦爛的煙火,卻很少做實質的交流,我覺得蠻可惜,但這一兩年來,桃園許多的組織有在做文化深耕的東西,我覺得這可以彌補政府辦活動的不足。

我不喜歡問:你是什麼族群?我們台灣常說到東南亞,說我們要照顧新二代,要照顧東南亞族群,我和很多老師、高中生交流,發現學校裡面單親的比例非常高,或是有些家庭的收入很不好,那有許多補助金費的做法,都是在挹注新住民,我覺得做法看起來是正確的,但其實很多資源反而分布不均,應該是給真正需要的人,而不是補助特定族群。

這是後站的景色,平日的餐廳裡幾乎看不到人,中午也不會開,只有晚上稍微會營業,很多餐廳裡面,中午最大宗的生意就是做便當,可以送到工業區,這是他們最大收入來源,有些店家平日的便當收入反而比假日收入還高,因為便當製作快速。

假日餐廳裡有許多人,但是他們的翻桌率其實不高,很大的收入來源還是便當外送,晚上的時候會有輪班下班的移工消費,很多越南餐廳會是新住民聚會的地方,最近也發現很多想嘗鮮的人,想試試看不同的餐廳。假日顧客以移工為主,台灣人想嘗鮮也蠻多的,尤其是週五、週六,在永順小吃店有非常多台灣人來嘗試不同的泰式料理,如果吃過連鎖的瓦城,再來吃這幾間泰式料理,會發現很不一樣。

後站在夜晚的時候,除了利用火車通勤的人以外,也有蠻多的遊民,夏天的時候常有人喝醉,認為這個地方是他可以比較放縱的。


是否到東南亞餐廳吃過飯? 對於異國情境有什麼感受

其實我會想問大家,為什麼會不敢進入東南亞餐廳?很多朋友會說,他想去但是不敢進去,我覺得跨出第一步就很重要,很多餐廳的菜單是有中文的、老闆也會講中文,也常有菜單圖片,其實不用怕會看不懂菜單。

有人會不知道好不好吃,如果以台灣人的口味來講,泰國和越南料理比較讓人接受,尤其是越南料理,吃得較清淡,通常會加魚露調味,如果不加就會很像平常吃到的食物了,印尼很多的餐味道是比較濃烈的,所以推薦剛開始想嘗試的人,可以先從越南料理開始。

桃園、中壢這兩個地方是很棒的,讓你在台灣就可以體驗出國的感覺,心境的轉變很重要,如果你想像自己身在國外,想要挑戰新事物的時候,就比較勇於嘗試,逛逛東南亞超商,就算不買東西,只是逛一逛也可以,越南、印尼的雜貨店,可以看一看有哪些食物,這樣以後到東南亞旅遊,心裡的感受也會很不一樣。

後站餐廳以往有附設卡拉OK,但政府會管卡拉OK,店裡面卡拉OK唱歌的方式很特別,比如說一首歌就投十塊錢,變成東南亞移工吃飯時的一個樂趣。當店裡不能再唱卡拉OK,他們就不會想進餐廳吃飯,在住的地方自己煮、簡單吃麵都好,這也是很多餐廳近幾年的困境,包含房租上漲、客源變少,成為很大的經營壓力,有些店考慮如何轉型,有些店就會默默收起來。


望見書間的成立目標: 分享、相互理解,多元美學

在桃園後站的望見書間,創立的主要目標就是分享、相互理解,以及多元美學,之前發起過一個活動是「帶一本看不懂的書回台灣」,在望見書間的書籍都是免費提供借閱,就有碰到一些很特別的人,他在台灣讀書,後來工作,並不斷地學習語言,就發現怎麼都沒有類似的書可以讀,就來這邊讀到印尼語、泰語和越南語,他也會把他看書的心得分享給大家。

今天書店也接到一位印尼人打電話來,想要學中文,希望我們教他,這種感覺還蠻好的;也會看到一些台灣家庭,說他們想借書給家裡的看護看,也會幫他還書。

去年底的時候,舉辦了一個社區影展,邀請了移工、新住民媽媽來當我們的評審,就有一個菲律賓籍的看護,看著影片,眼睛就紅了,說這就是自己的遭遇,那部電影其實是中亞的電影,每一個國家看影片都會有不同的想法,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心得,因為這中間會把自己的生命故事投射出來,在中間得到許多寶貴的心得。

與法扶合作,舉辦法律諮詢的活動,有些移工拿著台灣法院的宣告令,很多移工在來台前就先和仲介借了一大筆錢,來到台灣再分期付款,很多人簽的根本是高利貸,扣下來每個月的錢就剩大概兩千元,後續就請法扶看有甚麼方法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。

與周邊小吃店的互動,剛開始和小吃店老闆聊聊天時,他們會有警覺心,因為有些餐廳會有逃跑外勞,以為你是不是便衣來探查的。

我覺得,交朋友就是要花很多時間,常去吃飯、學習語言、了解他們的食材,慢慢地培養感情這樣,例如每次到莎娃迪泰式料理,都會跟老闆娘聊天,這家餐廳原有附設舞廳,後來轉型,在假日提供自助餐吃到飽就成為很大的特色。

阿詩越南料理這家店,老闆是負責中式料理,老闆娘則是做越南料理,來吃了幾次越南河粉、越南春捲,買了幾次後就發現,也可以試試中式料理,點了之後,老闆就會偷偷地笑,好像在兩人在較量哪一種料理比較受歡迎。每個店家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。


認識好學的新朋友 推廣學習機會給更多移工

裴刻和就是在望見書間認識的一個朋友,他想一邊工作,一邊學中文,他這一年來非常努力地學,也考取到教育部的證照,他也常來看書,這是一點一滴和他認識的。

有些越南人會去廟裡面,那裡有提供中文教學,於是,我們想提供專業一點的中文教學。我有被他感動到,所以我去上了華語文教學的課程,以他來激勵我,想要在台灣多教一些人中文。

在桃園舉辦行動書車時,裴刻和就自願當我們的交流大使,和路人推薦書,幫我們想一些特別的點子,例如我們用越南文來唱兒歌,這是認識新朋友的機會,也是讓鼓勵大家借書。

其他互動方式還有,我曾帶著食物去公園與菲律賓移工的交換食物,用食物來互相交流。以及去和外籍看護聊天、認識,我曾與菲律賓朋友一起去,他就會和看護聊聊天,我就嘗試和爺爺奶奶們聊天,他們剛開始看到我們也覺得奇怪,後來發現有人願意聊天,可能告訴我們他剛從醫院回來,身體不太好,他很喜歡看哪一部連續劇之類的,突然話匣子打開,分享許多事情,我發現很多人其實很想要講話、發聲,但因為很多限制,而少了這個權利。


(每人拿到一張去年Mi創想學院夥伴製作的東南亞美食地圖。)
中壢後站有一家很有特色的餐廳,它是一家印尼餐廳,老闆來到台灣之後,就不想再回印尼了,那家餐廳叫做cencen,充滿了可愛的布置,貼了非常多紙膠帶,擺上傳統文物,它把餐廳打扮得像自己房間,只要可以裝飾的地方都裝飾。這些老闆都會講中文,很值得大家去嘗試看看,那邊的印尼料理口味也不會太重。


開辦Mi創想學院 向東南亞族群推廣通識課程

再來,介紹Mi創想學院想做的事情,其實有碰到幾位移工,可能只有高中畢業,少數讀過大學,他們都想要學習,可是問題是,我的中文不好,這樣要怎麼學習台灣的課程,他們平時工作時間就很長了,在假日的時候,有些人會想要休息,抽離工作的狀態。

像我們碰到了裴刻和,就是很特殊的案例,後來也又碰到了幾個,比如說可能想在台灣讀大學,但現實來說就是不可能,來台灣讀大學,主要是必須有錢,就算獲得獎學金,還是要一筆錢,再來要通過語言認證,該國辦事處認為你可以來讀書。

我們碰到了許多想學習的人,所以創想學院的目的,就是想要用東南亞的母語來教授通識課程,一開始可能是中文課,再來是文化、政治、經濟的課程,這是我們的目標,我們也會碰到很多移工,想學習但是沒有時間,他可能住在內壢、鶯歌、中壢等,所以我們把影片剪輯,放在網路上面,透過網路平台就可以看。

我們請到在台灣讀書的研究生、博士生,可能本身是印尼人、或是越南人,請來教授通識課程,平常會進行課程設計,準備教材內容或是活動,每兩週會有一次行動書車,用不同的形式出現,例如我們上禮拜就是騎越南的三輪車,在路上跟大家交朋友。

很多行動讓我們認識到這個地方,認識懂得多種語言的外籍朋友,他們幫助我們和更多移工交流,接下來想做的事還有,街頭講堂、完成後站到工業區的東南亞地圖,以及繼續田野調查。



▎問答時間

Q|
我們會參與這週的母親節活動,創想學院教授中文的課程會從這週末會開始,具體會怎麼教中文?

A|
我們從這禮拜天開始,會有用越南語來教授中文的課程,因為剛開始很多人的基礎是零,所以剛開始用越南語輔助教學,中文有一點程度後,才會有一些延續課程,在中文部分再加強。行動書車也會持續出動。

另外想幫發條音樂節宣傳一下,在5/28、29中正公園會有一個雙舞台的音樂節,主要主題就是要建立族群友善,所以去年也請到菲律賓的團體來表演,今年的團體好像多了很多,而且是雙舞台,我很期待,大家可以去看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

Q|
桃園臨時車站宣布蓋在後站,也預計會用個十幾年,那這樣是不是說後站那邊也有相關的都市更新或規劃,以往後站房價、地價都比較低,之後後站的開發是否會變得更加快速?

A|
就我所知,我會跟一些店家聊,有些說一個月的房租需要到五萬元,就是不斷再漲,所以有些店家已經打算頂讓給別人,或是收起來,在這一、兩個月時看到,尤其是去年時有些越南人有些爭執,有人受傷,所以這幾個月的後站人氣下降了很多,之後,會怎麼樣發展,我也覺得悲觀。很多店家在找新的方式生存,也許平日的時候也能有什麼活動,讓店家在平日也能有顧客、收入,例如社區大學的課程、店家料理教室等,用其他方式增加收入,但需要一步一步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

Q|
想請問創立創想學院的目的,是希望提供移工一個舒適的環境,可以彼此交流,還是你們是站在想要幫助他們的角度?

A|
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幫助,是我們在學習。我們發現有這個學習的需求,這個計畫是向文化部提出的,其實台灣很多東南亞籍留學生,也可以讓他們有一些發揮空間,所以後來我找的是越南、印尼籍的博士生,用母國語言提供交流的機會,所以我們只是在牽線而已,牽移工、想學習的人,提供一個交流平台提升學習的機會。




Q|
我想請問關於卡拉OK的問題,因為我們之前也有去訪問當地店家,他們有的是態度很好,有的覺得我們做這些事也沒用,說政府就是不幫忙,他們一個月就收到了三張六萬元罰單,根本吃不消。他們提到卡拉OK不是陪酒,也沒有色情內容,但也被開罰,請問是以什麼理由開罰的?

A|
應該不是噪音的問題,是法令的問題,如果這些餐廳可以開的話,那其實平常台灣的小吃店也可以開卡拉OK,所以現在的法令就是不允許。

(聽眾幫忙解釋)是因為現在都市計畫法有分為商業區和住宅區,那卡拉OK算是娛樂產業,娛樂產業屬於八大行業的其中一類,所以是比較嚴苛的,要在商業區才可以從事。一般餐飲行業很多是違法在住宅區當中,因為住宅區比較密集,但政府也不會強制去執行。卡拉OK這個會有一些灰色地帶,或是比較偏向八大行業那類,所以會強力管制。
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

Q|
外籍移工在餐廳吃飯邊唱卡拉OK文化嗎?還是來台灣之後才有的?

A|
因為在印尼、泰國當地,其實不會特別去邊吃飯邊唱歌,也是有特別去唱卡拉OK的地方,只是在台灣把卡拉OK加上餐飲,有這樣的配套措施,延長顧客待在店裡的時間並增加消費,算是在台灣才看得到的現象。
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

Q|
望見書間和創想學院如何維持運作?感覺是沒有辦法營利,請問是怎麼支持這樣的行動?

A|
望見書間是前年的文化部計畫,而創想學院是去年文化部計畫,加上找到一些較小的案子,我們也在想模式,當然創想學院最終的目標還是希望課程可以販售,但還沒辦法達成目標,如果可以營利當然是最好的,因為可能有些人學習語言,例如越南語、泰語,之前就會去翻四方報,有一點基礎,就可以一句一句對照著讀,但四方報停刊了。

如果有其他的方式來學習課程,如果課程可以做成雙語的話,台灣人也可以參與,還在確立機制,但還是先就社會性問題,建立一個改變的風氣。比較重視理念,我是因為從東南亞旅遊回來,才對東南亞議題有興趣。

希望課程可以有持久性、有價值,而不是辦一場活動就結束了,這東西是可以留起來的,我們計畫影片長度可以類似TED演講,只有十多分鐘,切成很多集,讓大家看的時候沒有那麼大壓力。宣傳的方式就是透過認識的店家、學校學生的網絡,也想辦法打入移工社群,以行動書車向路上的移工交流及介紹課程,其實蠻多人對於中文學習有興趣,因這是對他們立即有效的。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+